保罗·克利 | 每天早上拉小提琴的画家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那特艺术学院 Author 鲍鲍
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那特艺术学院
(ID:L_artuniversity)
cinian
1920年11月25日,保罗·克利收到了魏玛市包豪斯设计院的电报:
亲爱的保罗·克利, 我们一致邀请你以艺术家的身份加入包豪斯学校。 格洛佩斯、费宁格、恩格尔满、马克雷斯、莫奇、伊登和克莱姆。 |
包豪斯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十几年,却是现代设计的摇篮。新兴艺术与理论在这里汇聚,离不开这所学校的鼎鼎有名的老师,他们大多是一些德国艺术运动的先驱,比如康定斯基,弗朗茨·马克等。
看到这里,你或许会问保罗·克利是谁?他有什么过人之处,使这所现代艺术大师汇集的学校邀其任教?
在中国,鲜少听到人们谈论保罗·克利,而在瑞士,艺术家们谈论克利就像大众讨论香奈儿一样普遍。“在克利出生的国家,克利博物馆在60公里之外,每一家文具店里都摆满了有关克利的艺术品或文具,甚至连我的牙医,在她的诊所的墙上悬挂的都是克利装饰画,而她是芬兰人。克利在当代是流行,是国际性的。说得夸张一点,在瑞士您参加某一个学术聚会或者讲座,在与瑞士学者交谈中您无意说起您对克利的钟爱,那个拘谨的瑞士学者马上就会变得健谈和热烈。克利是艺术家之间增加友谊的暗号。”(《保罗·克利 - 有机的抽象,可见的创作》) 克利的画作神秘又充满诗意,有说不尽的话题可以谈论,有数不清的维度可以扩展,就像一把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。
保罗·克利(Paul Klee 1879—1940),德国国籍的瑞士裔画家,出生于瑞士艺术家庭,父亲是德国人,母亲是瑞士人。他早年在慕尼黑美术学校学习画画,这为他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。
克利受到象征主义与年轻派风格的影响,后来又受到印象派、立体主义、野兽派和未来派的影响,这时的画风走向了分解平面几何、色块面分割的方向。
在1920—1930年,克利于包豪斯学院任教,与同为教师的康丁斯基、费宁格等并称为“四青骑士”(一个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团体)。1940年6月29日在瑞士的洛迦诺逝世,年仅61岁。
克利的作品形式多变。比如这样:
这样:
还有这样:
他作画的材料也异常丰富。油画就不用说了,此外还有:水彩纸,布料(棉布和丝绸),报纸(它有多吸水,大家应该知道),玻璃画。
▲ 克利 破败的土地(材料有蜡笔、水彩、油彩和布等)
克利的多变神秘也常常令人在解读时无从下手,但理解克利,并不是没有方法,最有效的方式是从音乐切入。
克利从小就生活在音乐之中,他的父母都是艺术学校的音乐教师。20岁左右时,已经在慕尼黑学习美术的克利,还在犹豫之后的艺术生涯该选音乐还是美术。克利最终选择了美术,理由是音乐已经走向完美,而绘画还有很多路可以走。如果当初没有选择成为画家,克利的人生轨迹显然是继承父母衣钵,成为一名音乐家。
▲ 车站 L 112
克利的绘画与音乐分不开,他的生活习惯就是每天早上创作之前,都要奏一曲巴赫的作品,就像为创作的热身一样。多年的音乐熏陶使克利的作品中充满了音乐的痕迹。
看看他的作品题目,《节奏性的风景和树》《红色赋格曲》《A大调风景》……都是音乐母题。他的作品的风格也极具音乐特性,他是这么形容自己的一些作品的:“我画的景色……大地的景色和天空之间的复调尽可能保持宽松。是在创作如同图案和有节奏布置的赋格曲。”
▲红色赋格曲
音乐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节奏,克利的绘画同样如此。作为一个画家,克利不可能只创作音乐主题的画作,节奏性是克利绘画与音乐更深层次的联系。他总是在寻求作品中的平衡,作品里体现出色彩和张弛有度的和谐,就像富有节奏的音乐韵律。《节奏的三·四面》中,“黑色、白色与灰(蓝)色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沿水平、垂直方向以及对角线方向有序排列,无论在欣赏哪个色彩,你总能发现其中有节奏的排列法则。”
▲ 节奏的三·四面
音乐的不可见带来的了丰富的想象和精神层面的诗意。这也体现在克利的绘画上,他说“艺术并不是呈现可见的东西,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。” 他的作品中,抽象中带有可辨的形象。作品的名称与画作的结合就像诗意的两面,简洁的描述与模棱两可的图示,构成了朦胧的内涵。色与形都被统一名称,让观众在这一主题下细细品味抽象图形里的话语,不自觉地与作品产生互动,陷入诗意和哲思。
▲ 前往帕纳苏斯山
▲死亡与火
诗意是高雅的,但高雅一不留神就会曲高和寡。克利作品的另一个特质——童心,使他的诗意避免了这一危险。其表现在画面上则是动植物、花园、日、月、静物的简朴勾勒,像孩子一般的简化脸谱,粗短的线条和符号。这些把克利对节奏感和视觉逻辑的严谨,揉合成天然真挚的和谐,避免了矫饰感。
▲鱼的循环
克利的画总是充满了朴拙感,除了具有童趣的元素,对于线条的掌控也是重要因素。“对克利来说,直观简洁的形式与随意的线条才是成熟的标志,线条才是所有绘画知识的核心。”多么像我们中国艺术对笔墨的强调,对气韵的追求。
中国画的鉴赏一般都是以画家晚年为最高水准。画家到达晚年时,对于技艺的追求已经成为次要,随心所欲不逾矩成为他们创作的惯常方式。不再受规则技法的掣肘,画即画家本心,此时的作品最为全面地展现了艺术家的个性魅力。胸有成竹时笔随意到,才是绘画的绝佳之境。克利的创作习惯一直都是即兴创作。对于音乐与诗意的敏感,使克利的创作超越了技艺的追求,与旁人对绘画语言和形式的追求拉开距离。克利走得更远,由表及里跨进心灵之境。
有人说,“克利只不过在聆听自己的心声,便能够创作出《绿中绿》与《黄色符号》等作品。对克利而言,这些作品很可能是他心情愉悦的感受。此时的颜色比符号更重要……色彩被分解成若干图示……欣赏这些作品时,我们只需要遵循绘画元素即可:如同诗歌的意义超越了字词一样,作品的意义也超越了色彩。”
▲ 黄色符号/黄色中的特性
克利是多解的,解读克利就像解读对哲学与自然的感受,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面孔。克利的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,有作者,也有观者。在这个抽象大师的画作里,你能感受到什么呢?
- END -
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正在播出,欢迎收看。
👇
点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
最新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完整版纪录片
大家都在看
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
李松蔚 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(第一期)
常玉 | 一生爱好是天然
赵无极:绘画是一生的事情,像做和尚一样
点击阅读原文,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
喜欢~马上点击在看 ❤